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养老牵动亿万家庭,如何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在姚爱兴委员看来,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托起幸福晚年的重要举措。
“目前兜底性养老由政府提供,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井喷式的需求很难充分满足。”江苏省淮安市委副书记、市长史志军代表建议,从供给端、需求端进行梳理,做好未来产业的顶层设计,把养老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尽可能预见将来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促进养老行业长期健康规范发展。
解决好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俞金尧委员一直关注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和养护问题。“在基本养老和养护条件方面,提供全国统一的政策支持,既是一项重大惠民政策,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体现。”他告诉记者,根据《“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服务和“探索设立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制度”将得以实施,这是在国家层面上为解决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迈出的第一步。
提高社会保障预见性主动性
当下,灵活就业成为年轻人的新选择。据统计,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如何更好地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
“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明确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权益,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着力解决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难、待遇保障难等情况。”湖南省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江天亮代表建议,未来对不同形态不同需求的灵活就业人员,可分类细化参保方式,提供多样化的保险保障方案,提高多层次保障水平。同时,优化各地用工信息采集系统功能,动态掌握用工情况和平台企业总单量,科学确定社保缴费标准。
立足新发展阶段,社会保障工作更要提高预见性、主动性,及时回应民生关切。史志军代表建议:“加快优化现行制度,补齐短板,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
上一篇:纾困解忧 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下一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