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打开中国裁判文书网,首页上的数字不断地更新——截至目前,“文书总量”已超过1.3亿份,“访问总量”近千亿次。作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公开网站,这些跳动的数字背后,人民法院“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愈加清晰。
“支持司法信息主动公开,增强司法工作透明度。”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介绍,近年来,人民法院以智慧法院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动司法公开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建成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支持案件信息依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
依托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司法公开插上了“数字翅膀”。各级人民法院建立起法院政务网站,12368诉讼服务平台,法院微博、微信、移动新闻客户端、手机APP等平台,“指尖上的法院”日渐成为司法公开的新阵地。2019年以来,人民检察院网上信访系统2.0和“检访通”信访服务系统先后上线运行,实现了全国四级检察机关信访信息互联互通和信访事项网上全流程管理、群众信访实时查询反馈,打通了网上服务与网下办理之间的通道。
科技与司法的深度融合,不仅让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更有效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渠道,助力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贯穿于司法工作全过程。
春节期间,浙江杭州市民何某来到西溪湿地,望着一池碧水,分外欣喜。2022年9月,何某在西溪湿地散步时,发现西溪湿地内部分封闭水域水体发黑发臭、富营养化,还有福寿螺、“一枝黄花”等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她立即通过“益心为公”平台向杭州市西湖区检察院予以反映。检察机关收到相关信息后,很快通过检察公益诉讼督促有关单位依法履职,守护“城市之肾”。
“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是一个公益诉讼志愿者的在线平台,于2022年7月由最高检正式启动。志愿者对发生在身边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食品安全等各个领域的公益损害问题,可以通过平台直接反映到检察院,成为检察机关的办案线索;还可以通过平台参与检察机关专业咨询、公开听证,支持和监督检察工作。
“依托当前的检察业务应用系统,将进一步拓展系统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最高检有关负责人表示,检察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要主动、及时适应新的形势变化,更好回应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
下一篇: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